循环经济模式创新
●废钢回收利用率目标提升至50%,减少铁矿石需求30%,推动资源循环利用。
●生物质能、农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(如黄冈电厂项目)形成减碳与乡村振兴协同效应。
绿色低碳产业培育
●人工智能+行动方案落地,算力设施绿色化改造(如校园能效管理平台)纳入新型基建。
●碳排放权、用水权等要素市场化改革试点启动,激活绿色金融工具。
重点用能单位综合效益评价体系
评价维度
●能效指标:单位产品能耗、可再生能源占比(如分布式光伏改造效率提升80%)。
●碳效指标:碳排放强度、碳捕集利用率(CCUS成本目标2030年降至200元/吨)。
●经济性:改造成本回收周期(如湖南光伏装置成本降低53%)。
政策工具
●碳达峰碳中和综合评价考核制度覆盖重点用能单位,结果与碳配额分配挂钩。
●产品碳足迹认证制度推广,倒逼供应链低碳化(如电力行业绿电消纳目标)。
“十五五”期间政策将形成“技术突破+制度创新+市场驱动”三位一体推进模式,重点用能单位需同步提升能效、碳效与经济性,以应对碳排放双控与绿色转型要求。